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校园欺凌到底有多严重,你知道吗?

2020-01-12 10:39:00来源:北师大心理学部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最近有一则新闻,让人不禁思考,现在的孩子们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

在磨街乡大涧小学,一位女童眼睛里被同班男生塞进了几十张纸片。这件事被爆出后,整个微博的目光都再次聚焦到了“校园欺凌”上。

涉事的学校校长王校长回应:“七八岁的小孩没有什么恶意,就是说小孩子们在一块就是玩了。”

这话引起了公愤。

那么是什么让人们这么无法接受呢?

是这位校长的无知和对恶意的无视


PART 1  欺凌?暴力?还是玩笑?


孩子之间普通的打打闹闹,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混淆玩笑与欺凌的概念,这位校长已然是在混淆视听。

可是,这么多指责这位校长的人中,又有多少人真的知道校园欺凌是什么呢?

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开始关注校园欺凌事件,更多人的目光开始聚焦到了校园欺凌上。我们在《少年的你》中看到,言语羞辱、身体攻击、流言蜚语,这一切一切都组成了校园欺凌的一部分,最终导致事件向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在最初,如果能及时辨认出“玩笑”和“校园欺凌”的边界,或许就可以让老师们、家长们、校领导们对这一系列微小的同学之间的“打闹”多一些关注。


校园欺凌(Bullying)又称校园欺负,上世纪70年代,挪威学者欧维斯(D.Olweus)最早开始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他认为,欺凌行为是一群或单个学生,用某种负面行动,重复且长期地对待某特定学生或一群学生。

在Olweus的定义中,欺凌行为有三个要素:意图伤害;重复且长期;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处于较高地位的人怀着恶意长期地试图伤害特定的对象

但是,欺凌不只是身体攻击,它也包含了情感或心理攻击。

欺凌可以细分为:直接与间接的欺凌行为,前者包括直接身体欺凌(如打、踢、抓、咬、推搡以及勒索、抢夺、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和直接言语欺凌(如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间接欺凌是欺凌者借助于第三方实施的欺凌行为,例如: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和社会排斥等(Olweus D., 1993)。换言之,无论是肢体上的踢打、言语上的威吓、关系上的排挤,还是身体或性别上的嘲弄,都可以被视为欺凌。

所以,当班上三个男生一起,将纸片塞入一位小女孩的眼睛里的时候,已经构成了意图伤害和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且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很久,达成了重复且长期的条件。这样的行为足以说明这是一起校园欺凌事件,而不是普通的同学打闹


PART 2  被欺凌后自杀,是她太懦弱了吗?


《少年的你》中,李想说:“胡小蝶太懦弱。”

家长在面对孩子回家“告状”时,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他打你,你不会打回去吗?”“多大的事也值得你哭?”

老师也是一脸的漠不关心:“学习为重,不要为这种小事影响学习。”

当处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受欺凌者内心的绝望和无助究竟有多深,也无法理解他们最后的选择。

事实上,除了身体伤害, 经常受欺凌会导致受欺凌者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逃学、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降、情绪抑郁、焦虑及头痛、失眠、做噩梦等相关症状, 有的还会出现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极端情况下更是会导致学生自杀(Sharp S. & Smith P. K., 1994)。

只要有过受欺凌的经历,哪怕频率和严重程度都不高,受欺凌者的抑郁、焦虑得分都会高于未遭受校园欺凌者( 赵一菊,王声湧,2018),严重影响其之后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被欺负后,旁观者冷漠、老师不在意、父母不保护,他们除了靠自己去反抗,还能怎么办呢?当他们靠自己,试过无数的方法后,还是无法脱离这个痛苦的境地,除了自杀以了结一切,他们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呢?被欺凌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影响:被排挤、被侮辱、被打骂,这些不是他们应该承受的。

成人的世界总会觉得,“这些不过是孩子之间的玩笑,我们不用太关注。”可是,等到孩子自杀时,一切就都晚了。于是,挪威在2013年建立了零容忍方案,发表了《反欺凌宣言》。现在,该轮到中国了。


PART 3  被无助和无力吞噬的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




相信不少人,在看完《少年的你》之后,感到的是满满的无助和无力。当我们眼看着这一切在我们的眼前发生的时候,被那种绝望感所浸染,很想做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做时,那种情绪可以让自己压抑一整天。

实际上,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各个国家各个学校都有可能发生。挪威、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都有研究表明,至少有20% 的中小学生曾被欺凌。张文新等人(2002)在国内的调查发现, 在小学阶段, 受欺凌者和欺凌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2.2%和6.2%, 其中, 严重的受欺凌者和欺凌者的比例分别是13.4%和4.2%。也就是说,每5个学生就有一个受欺凌

当你暂时还不知道怎么帮助的时候,至少别再加深伤害。

当面对孩子说自己受欺凌的时候,请千万不要说下面这些话

如果你真的想做些什么,首先,请不要做一个旁观者

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不妨想一想,当你自己陷入那样的场景,你会希望别人怎么帮助你,然后,就照着你所希望得到的帮助那样去做吧。它可能很微小,只是在别人难过的时候递一张纸巾;在看到别人受欺凌的时候多说一句关心的话;在看到这样的场景的时候坚定地阻止欺凌的行为;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对方,也可以向你信任的大人求助。这些都可能会给绝望中的人活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遭受欺凌对孩子来说已经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再加上舆论的压力,那么这些对孩子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我想如果作为旁观的孩子的家长,首先可以告诉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原因,都没有人该被欺凌,不指责受害者是每一个关注者应做的。如果是你的孩子被欺凌,请一定要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并坚定的去学校站在孩子这边,家长的支持是孩子最大的力量源泉。让孩子感受到,他不是一个人,他是被保护的。

面对欺凌,老师们首先可以做到看到孩子的脆弱,需要承认被欺凌孩子的受伤的感受,跟随与陪同孩子去面对问题,这个举动对孩子来说会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欺凌所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可能会长期跟随,并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非常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些专业的心理帮助渠道。如果欺凌发生在自己的班级,老师们也需要反思集体中的行为边界、表达渠道以及获得帮助渠道,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开小型班会,大家可以安全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与大家共同制定一个让每位同学感到安全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