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10-5336013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全国专业人才数据库
010-53360139
工作时间:8:30~17:30
作者:孙魁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家庭教育的成败往往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败!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重视和推动我们家庭教育的发展,我们中华网河南教育心理栏目、中华融媒体特邀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母爱文化传播者、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知名军旅作家、原甘肃省武警总队副司令员孙魁同志为我们媒体撰写有关母爱与家教的系列文章。在此,让我们对孙魁专家的爱心和付出致以深深敬意!
劳动是人类的永恒课题。通过母爱教子成人,如同各级各类学校遵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标准一样,必须把劳动作为必不可少的育人重要内容一样,要紧抓不放、抓出成效。
众所周知,劳动的意义和作用非同凡响、表述不尽。本人在2017年连续118天、从多侧面描述写作、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劳动美之歌》一书中,将劳动的意义和作用概括为如下三点:
一是劳动成就人生,赢得幸福。人的诞生,本源自劳动;人的生存,得益于劳动;人的生活,离不开劳动;人的智慧,根植于劳动;人的能力,锻造于劳动;人的辉煌,归功于劳动。
二是劳动创造财富,积累文明。自然财富,有赖于劳动;物质财富,寄托于劳动;精神财富,凝聚于劳动;所有财富,都从劳动中来。
三是劳动改变世界,开创未来。客观世界,日新月异靠劳动;主观世界,欣欣向荣靠劳动;人文世界,丰富多彩靠劳动;科学世界,揽月捉鳖靠劳动。简而言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及人类所需的一切,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幸福的追求也只能通过劳动去实现!
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然而,世上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于是,才有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与劳动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各种现象;也有人反复告诫:面对不勤不俭、好逸恶劳的家庭,选择恋爱、结婚对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这就要求肩负教子重任的母亲,只有首先认清劳动的非凡意义和作用,并给孩子做好劳动榜样示范,才能更加自觉地培养孩子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和习惯,教会孩子逐步学好掌握各种劳动的本领、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习劳知感恩”、“习劳懂甘苦”、“习劳净心灵”、“习劳铸坚强”、“习劳积福报”、“习劳写人生”,在劳动中不断成长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有所作为和奉献的人。具体讲,母亲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孩子施以劳动教育:
一、母亲要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虽然只是一种简单劳动,但对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自觉行为至关重要,必须从娃娃抓起。通过母爱母教,使孩子从小到大逐步学会做家务劳动,应主要包括这样三个侧面:
一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总的要求是,越早教越好。就年龄段而言,可分四个阶段逐步提升。0—3岁,主要教其逐步学会吃饭自己动手、睡觉自己上床、玩具自己收拾、如厕自己把控等;3—6岁,主要教其逐步学会自己起居洗漱、自己着装穿戴、自己打理卫生、自己独立入厕、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等;6—12岁,主要教其逐步学会、并坚持个人床铺自己整理、个人房间自己打扫、个人衣物自己清洗、个人书包自己背起、个人事务自己料理等;12岁以上,主要教其逐步学会自主自理学习、生活、工作及采购、出行等方面可能遇到的主要事情和具体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母亲要尽早让孩子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管你一辈子。只有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才能撑起属于自己人生的一片天!”
二是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母亲应在家庭中营造“家务人人干、劳动共同做”的良好氛围,使孩子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外,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公共家务劳动中来。类似家庭中的定期大扫除、公共区卫生的日清理、一二三餐制作与饭后“打扫战场”、出行时的物品行李分担等,都要给孩子足够的表现机会。通过大家的事情一起做,使孩子不仅明白自己是家务劳动不可缺少的一员,而且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这实际上是在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三是需要帮助的事情互相帮助做。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谁也不是万能的,谁都有不舒服、不方便、不自力的时候,那么,母亲就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去热情关心、帮助家中每位亲人,使大家都能在需要温暖和援手时、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爱的能量和无限幸福。将这种家庭中的互相帮助推而广之,就是《弟子归》里“泛爱众”的仁善源泉。
二、母亲要教孩子做充满想象力的手工劳动。爱做手工是孩子的天性,也是简单劳动的另一种类型。每个孩子小的时候,都对未知世界充满了超乎寻常的好奇、想象和梦幻,并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种好奇、想象和梦幻付诸于手工及游戏活动之中。作为家教主角儿的母亲,有责任、也必须及时捕捉和猜测孩子好奇、想象和梦幻的具体指向与要到达彼岸的路径,适时给予启发、引导和配合,促成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圆满完成手工制作。母亲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前学习和研究有关孩子手工制作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十万个为什么》等便可重点参阅,进而游刃有余地当好孩子的帮手。别小看孩子的手工制作,爱迪生等许多大发明家正是从孩童时代的好奇、想象和梦幻起步,才逐渐走向改变世界的巨大成功。
三、母亲要教孩子做服务社会的志愿劳动。这是一种自愿服务社会和他人、着力培养孩子爱心善意和助人为乐的劳动。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母亲应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劳动,诸如见人有困难就主动帮、见人不方便就真诚助、见人遇危险就倾力救、见人走歪道就使劲拉、见人厌人生就耐心劝等,使孩子逐步明白生在这个社会必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生在这个世界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人间才会充满温暖的道理,并用随处可见的舍生忘死救他人、举国同心抗疫情的典型事例,适时引导其抑私念、弃私心、控私欲,从而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美好社会做出一份努力、奉献一颗爱心!本人在今年写作出版的《2020抗疫故事选讲》(叙事诗上下册)、向世人交出的“抗疫作业”中,就歌颂了传递爱心感动亿万人的快递小哥汪勇、从悲痛欲绝中走出的“慈善人”林生斌、在“抗疫课堂”焕发志愿者青春的谢小玉、瞒着儿子做方舱医院厕所消杀的曹大姐、瞒着父母做三职志愿者的90后教师华雨辰、率百家店免费为医护送盒饭的雨衣妹、90后牵手300家酒店建医护驿站的肖雅星、上网课与当好志愿者双获丰收的汪梦颖、4万杯咖啡敬医护的90后店长田亚珍、做疫苗志愿者带动全家齐参与的王璐、17年140次抗疫3次献血达人胡倩华、用爱心协调数千万捐赠援鄂的向桂民等一大批志愿者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迹,他们大多是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年轻一代,可以说,他们既是母亲培养孩子做志愿劳动的活典范、好榜样、真楷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母亲教育孩子争做志愿劳动的积极成效和丰硕成果。
四、母亲要教孩子做甘愿吃苦的体力劳动。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而体力劳动,许多人往往不愿干、不会干、不屑干。曾听人讲,有父母面对不爱学习、甚至逃学的孩子,想出了一个“高招”,即领着孩子到工厂、到建筑工地、到山村小学、到环卫工人劳作现场等处,参观和体验种种体力劳动的苦,引导孩子领悟:“如果不好好学习,这就是你将来的人生。”这种做法,虽然转变了有些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念,但也难免给孩子造成“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的认识误区。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以此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又要给孩子讲清学习成就劳动人生的一般道理,还要引导孩子切实加深对体力劳动的价值、敬畏和尊重的认识,一旦有一天面对不得不从事体力劳动时,也能勇敢地挑起重担、积极做好。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母亲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教而明理、理服人心,假如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个爱好体力劳动的人,那就没有必要勉为其难、非要他去从事脑力劳动不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只要人尽其材、材尽其用、用而有益就好。
五、母亲要教孩子做劳心费神的脑力劳动。这是人类最高级的劳动,也是需要付出超常代价和努力才能获得成就的劳动,其成果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更为突出、更为巨大。其中道理有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因而,母亲应教孩子明白:做好任何一项劳动都没有“容易”二字,脑力劳动尤为如此。我国能够成为举世公认的科技强国,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智慧贡献,不论是成为“航天之父”的钱学森,还是誉冠“核舰艇之父”的黄旭华,或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白衣天使的“定海神针”钟南山等,所表现出的攻坚不畏难、勇于攀高峰的科学精神,都与其母亲一如既往的执着栽培、指引和支持密不可分。这也恰好应了那句话:“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许多平凡母亲虽不一定有多高的智力和文化,但她们却具备博大胸襟、超人境界和海纳格局,于是才有了子女们超凡脱俗、光耀日月的杰出贡献和辉煌人生。
上述“五种劳动”,既有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也有复合一身的多种可能,不论怎样,一个人劳动化程度的高低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如何培养、引领和教化。
作者简介:孙魁,男,1958年出生,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武警总部原军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总队原副司令员,军事理论专家,军旅作家,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职业军旅生涯,坚持一手持枪习武,6次荣立三等功;一手握笔耕耘,取得丰厚成果。组织和参与起草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作为副主编主持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武警两个分册;主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武警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研究》《武警军事理论创新与管理》等四部专著,并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先后出版和发表数百万字理论著述及新闻、文艺作品,屡获各类有奖征文大奖。2016年出版散文集《母爱伴我行》;2017年以来,在全国开展以“感恩母爱●孝行天下”为主题的公益巡讲,已到达20个省区市、演讲130余场次,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赞誉。还有100篇《2020抗疫故事选讲》(叙事诗)上、下册,已经出版发行。
责任编辑:孙东刚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002765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998号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承办单位:中国人才交流中心数据库
© 201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