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10-5336013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全国专业人才数据库
010-53360139
工作时间:8:30~17:30
作者:孙魁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讲,家庭教育的成败往往決定着孩子一生的成败!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重视和推动我们家庭教育的发展,我们中华网河南教育心理栏目、中华融媒体特邀家庭教育研究专家、母爱文化传播者、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知名军旅作家、原甘肃省武警总队副司令员孙魁同志为我们媒体撰写有关母爱与家教的系列文章。在此,让我们对孙魁专家的爱心和付出致以深深敬意!
所谓礼数,就是礼貌、礼节。母爱母教文化中对孩子注重礼数教育引导,是孩子走向社会化的重要入门课题。礼数看起来只是礼貌、礼节,但其中含有深厚的文化、道德底蕴,其实就是教养的外化。换言之,一个人的礼数水准,由内而外地直接反映其教养程度。有句老话说“有娘养、没娘教”,正说明了一个人没有教养与母亲管教缺失的关系。母亲如能把礼数教化做到位,将对孩子良好教养形成,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的修养产生无比影响、无形作用和无穷力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的礼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我们相提并论。“礼”在中国传统社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出行有礼、见面有礼、坐卧有礼、交谈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有“五礼”之说,即吉礼、喜礼、宾礼、军礼、凶礼。民俗界则认为,作为礼节和仪式的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从宏观角度,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类。所以,不论中国孩子、还是中国母亲,学好、用好中国礼数,都是人生必修课。礼数传承,母爱母教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这就要求作为母亲必须教育孩子如何做到言谈举止恭敬有礼,成为有礼貌、懂礼节以至教养好的人。
然而,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仅许多孩子不懂礼数,而且许多母亲也不知道礼数为何物?倒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将中华礼数传承较好,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待人有礼、处事讲礼的教养与涵养确实值得称颂和学习。反思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有三: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丢得太深了。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期间“批林批孔”,再到以美帝为首的反华势力对我长期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使包括礼数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受严重冲击。
二是将“金钱至上”理念举得太偏了。
正如基辛格先生描绘我国40余年改革开放的得失时所讲:中国这些年是一进、一退,进是物质和经济建设确实取得很大进步,退是精神和道德建设却退步很厉害。这里边自然包括礼数在内的中华文明建设的滑坡。
三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得太轻了。
诸如“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等饱含中华礼数的价值观念,没能很好地植入家庭教育特别是母爱母教之中,长此以往,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来如今礼数教育严重匮乏,甚至在部分人群和一些家庭出现断档现象。由此可见,礼数不容小视,不论认知如何、教化成败,它都连着文化、藏着信仰、标着价值,从而反映出人的教养。
2017年以来,为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弘扬其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及外化的中华传统礼数,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传统文化爱好者、践行者、传播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如能从母爱母教入手,使孩子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努力从中寻回中华礼数教育和实践春天,将其内化为一种文明教养和成长力量,则更显得非常重要、十分迫切和功德无量。而作为母亲应如何对孩子施教礼数呢?笔者认为,要点有三:
第一,在日常生活里教基本礼节礼貌。母亲将礼数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是“润物细无声”的最好途径。从引导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母亲对孩子礼节礼貌的教化就已相伴相随。譬如,我国现在普遍提倡的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就必须贯穿于母亲培养孩子良好礼数习惯的时时处处和言行之中。再如,在陪伴孩子逐渐成长过程中,教孩子如何尊称长辈、如何善待玩童、如何礼让他人、如何婉拒好意、如何巧护自尊、如何不搞特殊等,母亲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奇特作用。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件事印象特深,有一次跟母亲到亲戚家做客,菜上桌了、人还没到齐,我就独自夹着菜吃起来,而且翘着个二郎腿。母亲见状,既温和又严厉地教训说:“这样子很不好呢,从小不懂礼貌搞特殊,长大了会成什么体统呀?再说了,小孩在大人面前翘二郎腿,是对大人不尊重,也是不文明表现呀!”我当时听了以后,觉得不好意思,就本能地放下手中筷子,母亲又即给予表扬,也赢得在场亲人们一片夸赞。这在之后独生子女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而在那个年代,却让我记住了什么叫做懂礼、守礼和有礼,也让我加深了对《弟子规》中“出则弟”篇关于“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训导语录的理解。
第二,在陪读经典中教做人礼数修养。提倡多陪孩子读圣贤经典,是如今母爱母教重要优选途径之一,因为圣贤经典中藏着超乎寻常的做人道理和人生智慧,自然也包括许多礼数教化宝藏。譬如:“礼之用,和为贵。”就是孔子《论语》中关于礼仪的经典论述。又如:“学谦恭,循礼仪。”则是王阳明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如:“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更是《弟子规》“出则弟”篇对中华优秀传统礼数的系统规范,母亲如能将这些礼数渗透到母爱母教具体行动之中,并逐字逐句将其含意给孩子讲清楚、道明白,引领知行合一,必然对培养孩子文明言行、良好教养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推动全社会礼数教育不断出现向好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在踏入社会时教各种必备礼仪。礼仪作为礼数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娃娃抓起固然重要,而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母爱母教礼数的任务也会日益加重,如上学以后,不同阶段的学校有不同的校礼(包括尊重老师、同学互爱、热爱学校、恪守校训等礼仪),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后还有相应的队礼、团礼,各种重大节日也伴随着丰富多彩的节礼等等,这些礼仪除了学校和老师教给以外,母亲起码在两方面要做好引领工作,一方面是提前给孩子搞好预习,为孩子接受学校礼仪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帮助孩子温习、巩固好学校礼仪教育成果,使孩子将其固化于心、养成于行。
孩子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母亲对孩子的礼数礼仪教育、校正,也丝毫不能放松。诸如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合伙人之间、路人之间,以及竞争对手之间、仇人之间等,许多隔阂、纷争和矛盾的产生,往往都是由礼之不周、缺乏互谅、不懂包容所派生的。所以,母亲对孩子适时进行职场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爱国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包括面对不同场合、对象和时间的言谈举止、仪表体态、服饰搭配、坐起行走、吃喝习俗等如何讲究分寸、做到自如得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就要求母亲必须深谙各种礼数礼仪知识,努力为孩子成为知书懂礼、修身精进的人当好默默无闻的阶梯和铺路石。
母亲教育培养孩子树立良好礼数形象,不仅关乎家庭和社会风尚,而且关乎民族和中国形象,可谓功在千秋!
作者简介 孙魁:男,1958年出生,湖北宜昌人,中共党员,大本学历,武警总部原军事(政策)研究室主任、甘肃省总队原副司令员,军事理论专家,军旅作家,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职业军旅生涯,坚持一手持枪习武,6次荣立三等功;一手握笔耕耘,取得丰厚成果。组织和参与起草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作为副主编主持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武警两个分册;主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武警军事工作特点规律研究》《武警军事理论创新与管理》等四部专著,并分获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先后出版和发表数百万字理论著述及新闻、文艺作品,屡获各类有奖征文大奖。2016年出版散文集《母爱伴我行》;2017年以来,在全国开展以“感恩母爱●孝行天下”为主题的公益巡讲,已到达20个省区市、演讲130余场次,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赞誉。还有100篇《2020抗疫故事选讲》(叙事诗)上、下册,正在由出版社编辑出版。
责任编辑:孙东刚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002765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998号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承办单位:中国人才交流中心数据库
© 201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