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疫情后有五类人群最需要心理重建

2020-04-15 17:30:00来源:凤凰网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写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疫情灾后心理重建学术大会召开之前  王

 

image.png


新冠肺炎病毒,侵袭的不仅是人的身体,也侵袭了人的心理。疫情对每一个人都会
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大多数人随着疫情的结束、时间的推移,负面的心理影响逐渐消失,但对于几类特殊群体中的部分人,心理上的伤害可能会延续很长的时间。疫情灾后有五类人群最需要心理重建。

第一类人群需要关注的是曾经的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其中的重症患者。这个人群可能数量不多,全国也就八万多人。他们曾遭受两重心理创伤,第一重是疫情初期医疗资源不足,有的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还有愤怒等情绪。第二重是一些重型患者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抢救过程,有的患者描述是生不如死。

第二类人群是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在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要救治别人,医护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一方面把救人作为天职,必须要在一线工作,但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和愤怒,这种体验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这些人产生的心理创伤非常大。

第三类人群是疫情中做支持保障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比如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医院志愿者、基层的政府官员。他们非常辛苦,承受了巨大压力,工作风险性高,工作量又大,有的还遇到一些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他们受到心理伤害也很严重。

第四类人群是疫情中丧亲的家属。涉及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的情况比较特殊。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是家庭传染,家中有人病逝后,家人可能也在治疗或者隔离,大部分家属没有与病逝者做最后的告别,举行告别仪式。这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第五类人群是被隔离过的人。安全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安全受威胁,人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无论是地震、洪水、战争等灾害,还是新冠肺炎这样的传染病疫情,特殊事件首先给人带来的就是因失去安全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被隔离过的人出现的情绪反应可能是两极化,一是冷漠,情绪变得不那么容易激活,变得什么都无所谓;二是过敏,容易激惹,甚至会哭。

image.png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非常广泛,疫情灾后很多人都需要心理重建。为适应社会需要,中国人生科学学会
6月上旬将在成都召开疫情灾后心理重建学术大会。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教育部,登记机关为国家民政部。欢迎相关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参会。会务组电话:13981824988;联系人: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