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写给成长中的中国心理咨询师

2021-05-17 19:32:00来源:中国心理人才网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自2006年以来,笔者通过互联网接受了十几万各种心理问题的求助,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在超过2万小时以上心理咨询中,我的体会是:心理干预不难,难在深入人心。


拙劣的咨询在于照搬别人的技术,而没有消化为自己的。课堂上教的方法,老师用起来是一回事,你用起来又是一回事。

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但国人都有自身性格弱点:要么认为自己的理论登峰造极,要么盲目崇拜权威。因此心理咨询师队伍往往会形成两个极点:要么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要么追星似的参加各种培训,没有自己的东西。

实战心理学关键来自实践心得,而不仅是理论框框或五花八门的技术。

为了找到一面反观自我的镜子,我用了八年时间,把自创秋水理论投入实践,直到大部分受众都说:“你讲课好像就是讲我。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内心?”

在各种心理学课堂上,面对受众的各种疑惑(除了对讲课时有不懂之外),我总是说:请你们把疑问先记在本子上,等课程结束前夕,你们就会发现没有疑问了。


古人说:攻心为上。实战心理学是一门攻心的学问,如果咨询师不能走进对方的内心,是很难帮来访者解开心结。这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实战心理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它通俗易懂,因为它是大众化的语言,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缩影。

心理技术和医学技术不一样。实践感悟是关键,后者理论学习是关键。

医学知识是解决人的身体客观问题,心理技术是解决人的心理主观问题。

性质完全不同,施救的方法也迥然不同。

俗话说:久病成医。指的就是器质性的病,病得越久,越懂得医理——医学知识。

然而,心理疾病就不是这样。心理疾病,病得越久,越茫然无知——越偏离正确的航向。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理出了问题,大多都是认知出现偏差并逐渐放大,最终导致心理扭曲。这就是俗话说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要学习实战心理学,套路很重要。

初学者,即使有生活阅历,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也不行。我走的是先自主探索,再上升理论。虽然一路走来艰辛且很漫长,但很扎实很受用。

实战经验好比胶囊里面药的成分,理论知识好比药外面的胶囊。或者说,实战经验好比悟出来的道,理论知识好比术,两者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如果把心理咨询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量化:理论知识占20%,实践经验占80%。


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往往都有成功之“道”。此“道”,其实就是实战经验占绝对优势。

在咨询中,真正的大咖不用什么方法,也没有固定什么套路,但无招胜有招。

既然如此,那些医院里的心理医生,是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较比其他行业的咨询师掌握了更多实战心理技术?

如果心理医生在临床心理咨询中还是沿用教条化的理论,比如根据教科书上的各种测试量表对来访者进行疾病测试鉴定,这样的实践经验即使再多,往往也是千遍一律的结果。

实战经验,包括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从国内心理咨询的疗效来看,总的不尽人意,被批评更多的是专业的心理医生。

有的患者花费数万元,更有甚者花费上百万元住院治疗的心理或精神病人也不在少数。之所以花费巨大,是因为反反复复的重复性治疗。

很多公众往往都把希望寄托在正规医院。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有的病人家属宁肯把钱往北上广的大型医院砸,哪怕打水漂,也愿意去相信医生能治好其病,毕竟品牌摆在那里。

曾经有个口吃和强迫思维者在他母亲的陪同下找到我们,直接就问:你们有没有治强迫症的资质?当他听到没有,转身就走。几年后母子俩转战南北,最后还是找到秋水理论心理文化研究中心。当他系统学习完秋水理论后,才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从口吃纠缠和强迫思维的迷宫中走了出来。

其实,心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帮来访者照见真正的自己。

人的心理问题,都是因为“三观”发生了扭曲造成的。因为人的思想问题不痛不痒,自己浑然不知,只有旁观者清。而心理症状,比如心里痛苦,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自己都能感觉到。

人的思想问题,在心理学教科书上没有研究,心理医生更不会花时间去探索,毕竟他们有全能的药物做后盾。

任何精神或心理问题,都“服”了药!在抗精神病药物面前,任何精神问题都不成问题!只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抑郁抗焦虑药,任何人都会在瞬间失去意识,心里不会痛苦。可是这种麻痹神经的疗法只能是暂时性的,醒来后照样痛苦。

现实生活有很多可以当心理老师的人。许多村委会和街道社区的干部,都有处理群众纠纷的实战经验,不乏驾驭矛盾双方心理的高手。可他(她)们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心理学专业的培训。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心理学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知名教育心理专家孙东刚教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学生心理实战经验,总结研发出“三位一体成功激励心理疗法”,在实践中一次一次成功化解了校园心理危机。

家喻户晓的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几个深受观众喜爱的老观察员,如宗阿姨和廖阿姨,开始也没有学过心理学专业技术,但凭着自己的人生经验,照样驾轻就熟地帮人打开心结。

笔者注意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教授,带领他的“心理教练”团队,之所以成为国内业界领头军,不是凭他的临床医学本科资质,也不是依托其心理学博士的背景,更主要是他们融合了王阳明心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从目前国内心理学教科书来看,无论是科班教材,还是心理咨询培训教材,几乎都采用西方现代心理学,没有本土文化元素的内涵。

而那些活跃在国内心理学界的大咖,比如杨凤池、祝卓宏等,其实早就在回头研究中国“儒、释、道”文化和古代心学。


既然如此,有人就会问:为何我们的教科书不改用中国古代心学?

中国古代哲学和“儒、释、道”文化无边无际,浩如烟海。编写一套以本土心理学为主的本科以上教材非常难。

何况中国与世界接轨也是势不可挡,我们不能抱着国学,守着传统不放。必须有积极开放和宽容的姿态,去吸收和包容西方文化。

只要我们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去学习和运用,就不会有失偏颇。

中国心理咨询师队伍日益壮大。但这一行业,良莠不分,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者为数不少,道德沦陷,生活低能,文化浅薄,不学无术者大有人在。

许多人为了抄近路,学会一套短平快地忽悠人的本领。高明一点的,从洋学教条中引经据典,哗众取宠,博人眼球;低俗一点的就直接骗你没商量。

初试牛刀的心理咨询师,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导致咨询效果不理想。大多拿证的咨询师,不敢接或接不到个案,长期在心理咨询的门槛外犹豫徘徊。久而久之,学到的理论和技术也就荒芜了。

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心悦诚服地与来访者沟通。如果靠高光颜值和绚丽头衔,即使暂时让对方产生愉悦,但过后问题还是依然。

如何走进来访者的内心,引起对方的共鸣,需要你的共情。而共情,并非挤几滴眼泪那么简单,必须有真实感人故事。

肢体语言很重要。来访者大都是一些高智商、富敏感的人群,咨询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泄露内心的真实。

所以不要编假话,背台词,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

在心理咨询中,人格力量十分重要。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灵魂铸造师,心理咨询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咨询师的人格魅力。

咨询师的角色就像一面反光镜子,帮助来访者照见真实自我。

然而,镜子的平整度决定影像真实的还原性。因此,心理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非常高。

只要来访者相信你,其病就好了一大半,剩下的就交给你的开心良“药”。

总之,心理咨询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

一是咨询师的道与法,也就是能力;二是你是否相信咨询师的能力。

第一关最难!咨询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咨询师还处于实战咨询的学习探索阶段。

我们国家还没有官方认定的本土心理学(如本土医学—中医一样),所以目前大家学习和采用的都是西方现代心理学,而西方的文化不能解决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因为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

中国心理学在开放包容下必须走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路子,探索总结解决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新思维、新路子。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才是解决中国社会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作者简介


袁运录,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心理作家,认知心理学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网教育心理频道、凤凰新闻、知乎、今日头条心理领域创作者,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
1988年接受心理治疗,并开始研究心理学.
2008年创立秋水理论,又叫“黄河理论”.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十几万人次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
研究方向:强迫、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
代表著作:《情绪管理学》《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
正在撰写《恐惧心理学》和《攻心36策》。

(供稿:袁运录 责任编辑:孙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