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什么样的孩子玩手机容易上瘾?

2020-09-05 17:41:00来源:中国心理人才网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作者:袁运录

儿子整天关在房间玩手机,父母非常难受。说他,又怕孩子发火,甚至以离家出走和寻死相威胁;不说他,又担心孩子玩物丧志,今后无力立足社会。

怎么办?父母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两难境地。

父亲心在滴血,母亲忧心忡忡,焦虑难眠。

不难看出,这对父母对孩子玩手机的态度是忍!—忍气吞声。

忍字头上一把刀,这样下去当然不行!

父母的身心吃不消,迟早会忍出病来。

孩子关门反锁。为了防御父母的“非法闯入”,内心不是滋味。

一方面孩子想玩手机游戏的欲望十分强烈,因为一次次玩游戏都会得到奖赏(过瘾和淡化焦虑)。另一方,孩子也担心自己堕落,担心成绩下降,更担心给父母带来伤心。

所以,孩子每次看到或想起手机,心里立即就会升起“我想玩”的欲望,却同时出现“我不能再玩了!”的抵抗力量。


这两种力量是相反的。前者是来自潜意识的力量(天力),后者是来自理性的力量(人力)。

人力怎么斗得过天力!结果往往是玩游戏的欲望完胜,理智的力量完败。

就如滚滚黄河水,你去正面堵截,越堵越高,必然导致泛滥成灾。

可以看出,父母的心态没有摆正,孩子的情绪管理也是错误的。

我曾问过几个自律性很强的高材生:你们喜欢玩手机吗?

答曰:当然喜欢。哪个年轻人不喜欢呢?

那你们怎么考上北大清华?答曰:我可以控制。想玩就玩,不玩就不玩呗。

我又问了玩几个手机入迷的高中生:你们玩手机,想控制就可控制吗?

他们回答说:我做梦都想控制自己,可就是控制不住啊!尤其现在进入高三,我们都在紧张备考,谁不想考个好成绩,有个好前程?


两种迥然相异的回答,让我陷入沉思。

同样玩手机的人,有的能轻易控制玩(比如想着作业没有完成);有的不管下多大的功夫和决心却无法控制。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在我研究口吃和强迫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得到启发。原来:一类是娱乐性的玩游戏,另一类是痛苦性玩游戏。

娱乐性玩游戏的人,认为玩游戏太正常,平时不去控制,只是玩玩而已、可有可无的游戏心态。游戏欲也就是做不了怪,只要想控制,当然就能控制住。

而痛苦性玩游戏,就不这样。他们认为玩游戏不正常(你看,父母总是反对我,我怎么能让自己亲人担心呢),因此一心抵制游戏欲望。

而结果呢?游戏欲就像影子尾巴一样跟随在后,想甩也甩不掉,真是让人心烦和焦虑。

孩子把玩游戏当成不正常,心中的游戏欲望似乎也有灵性:本来我是人皆有之的正常现象,而你却把我当另类打压,岂有此理!我当然不服!所以玩游戏的欲望就逞起凶狂,每一次玩游戏是大脑想与怕中博弈厮杀的结果,或者说都是为了缓解巨大的焦虑。


父母越是责怪孩子,孩子越焦虑,越想通过玩游戏缓解自己的痛苦。

父母越是责怪孩子,孩子越焦虑,越想通过玩游戏缓解自己的痛苦。

因此家长看到孩子在家玩手机,不要生气,更不要忍耐,要理解和宽容。

如何才能理解和宽容,需要正确认识人的情绪和管理的方法。只有正确认识孩子玩游戏的真实心理活动后,我们(包括孩子自己)就可以轻松驾驭之。

亲爱的读者和家长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作者简介:袁运录,笔名:恨若秋水,公安民警,创立逆向心理学体系——秋水理论,认知心理学专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研究方向:警察心理、口吃、强迫、抑郁、焦虑、社恐、失眠、婚姻家庭和青少年心理问题。

出版了两本40万字的心理学著作《口吃原理与康复》《情绪心理学》,在《心理与健康》杂志,知网、知乎等媒体发表了2000多篇心理学文章。
责任编辑:孙东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