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10-5336013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全国专业人才数据库
010-53360139
工作时间:8:30~17:30
文|袁运录
每年春夏之交,我都很会“幸运”地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发来的心理学会议的邀请函。
一开始觉得这是一种殊荣,后来参加了很多会议后,就产生了很多感想。
几乎每次南来北往地参加完会议,多半带着失望回来。
这些年心理学会议蓬勃发展,但参会的滋味实在是五味杂陈。
唯一能让我感动和回味的只有中国某心理学年会。不仅会务费低得让人不好意思,而且自踏入神圣高雅的学术会场,迎面而来都是高品质的服务和纯正的学术交流。
2015年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中国某心理学年会投递2篇论文《关于口吃和强迫症形成的心理机制》。意想不到是,竟然在大会议程里,有我的专场报告。虽然是小规模的论文宣读和学术演讲,但也让每个参会代表和报告人真正体现主人翁的自豪感。
至于其他心理学会议,实在不敢恭维。每年都是几个熟悉的老面孔,大会的报告大都是他们巡回讲过多场的ppt.
除了收取高额会务费外,主办方还变相收取的住宿费、伙食费和茶歇费也高的惊人。如果你想在小会上发个言露个脸或者举办一个成果推介会,没有几千甚至上万是下不来的。所以参会人员都管现在的心理学大会叫“商务洽谈会”或“商品展销和推介会”。
纵观国内心理学会议基本采用西方成功学的模式,大会聘请的专家学者基本也都是活跃在国内外,靠油腔滑调和炫耀的名头来推销课程的老江湖,很难发现有几个能专心、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
大家应该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让举国为之疯狂的成功学,这种学说富了少数人,苦了多数人。更为严重的是成功学的背后,把参会代表的价值观扭曲了,把人的思想腐蚀了,良知淹没了,人心也涣散了。
在短平快利益的驱动下,各种奇葩怪诞的心理技术、咨询方法,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圈内人都知道这些都是赚钱的套路,至于给社会带来什么后果,那是另一回事。
其实,一个好的方法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甚至拯救一个民族。
中华民族几千年璀璨的人文历史,蕴含着深刻的拯救人类灵魂的的国学思想,那些舶来品和旁门左道岂能与之比肩。
虽然只参加过一次中国**心理学年会,但我的收获很大。我收获的不是什么最新疗法,而是参会代表的谈吐举止和交谈中谦逊大气的风度。什么是大家风范,什么是学者风度,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种氛围。
商业化模式的大会,成功学操纵的心理课程,大家可以想象,这样心理学,这样的学习氛围,能培养造就高品质教育心理人才吗?
虽然参与心理咨询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人气可谓蒸蒸日上,但进门咨询的却是门可罗雀。
为什么?从本质上讲,在于咨询后没有什么实际效果。他们靠诱人的广告忽悠不了多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
在网络和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行踪,都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居多。年轻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本是知识创新的先锋。但一些名师的高徒或海归派学者,言词灼灼逼人,派头十足,自负得足以傲视群雄,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要知道,心理咨询师要具有洞识和感化人内心的一门学问。光凭一些心理技术远远不行,必须还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哲学的智慧,尤其是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为什么做好社区调解工作的,大都是一些退休的大爷大妈,而不是那些年轻人?因为人家有人生沉淀,有供人参照的坎坷的经历。
事实上,“老师”这个称谓,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老师不仅只有技术,能授业解惑,更是用来借鉴和发人深省的一面镜子。
所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学生的榜样。
为师之道,以无过错,无缺陷为上。如果师者,行为不端,哪怕学术再高,也不能为师。
本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人先正己,整容先整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我们能汲取其精华、学以致用,用于心理咨询再结合相关技术,这样,做起咨询来,可谓驾轻就熟、轻车熟路、手到擒来、恰到好处!
作为心灵导师,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帮来访者搞清楚问题的真相找到根本。只有掌握真相,把握问题本质,才能把握方向。
在多年的心理咨询中,我会告诉我的来访者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因果关系,懂得心理困扰源自于违反了客观规律和心理规律。
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协调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做事自然就会游刃有余。这就是我们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实中,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向生活学习,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本土文化,只是照搬书本上的方法,从事心理咨询,最多暂时有效,最终都会失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零距离探测来访者思想深处的问题,仅凭几句话就可以遥控指导,无异于痴人说梦。
任何方法或技巧,只能奏一时之效,以后还会问题不断。只有掌握原理,才能出神入化地创造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创造出来的方法则浑然天成。
我参加心理学大会,不是想学习什么方法,我也从来不给来访者讲授什么方法。我是去学习人家是如何做人,学习别人是如何把握和阐释客观规律和社会规律,以及怎样协调它们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
换句话说,我是去寻找别人长处的,从而发现我与世界的差距。别人比我强,我可以学到智慧;别人不如我,我能更感到自信。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只有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人前比一比,才知高与低。
如果偏居一隅,甘做井底蛙,一辈子只会夜郎自大,做着春秋美梦。
心理学大会,是心理工作者学习交流的舞台。只有让更多一线心理咨询师参与进来,分享各自的实践感悟和研究思路,而不是单纯介绍自己的课程及推销,心理学才能健康蓬勃发展,心理学会议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真心希望我们的心理学会议,扎根本土,闯出一条新路子。把我们心理学大会开成学术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成长、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大会;开成弘扬正能量、体现心理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大会;开成充满爱心,有使命感,有奉献精神的大会!
责任编辑:王丽萍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002765号-1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998号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承办单位:中国人才交流中心数据库
© 2019 中国心理卫生人才网 版权所有